1915年,中國曆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科學刊物——《科學》創刊,樹起了“傳播科學,求真緻用”的旗幟。生科百年,一大批科學工作者前赴後繼、生生不息,在生命科學領域創造出舉世矚目的不朽業績。正值我院百年華誕,特推出院慶專輯“大師雲集 熠熠生輝”系列主題推送,講述我國近現代生命科學史上風雲人物的傳奇人生和光輝成就,懷仰止之心領略一代大師風采,揚生科百年榮耀,書生科百年輝煌。
大師雲集 熠熠生輝
陳桢(1894.2.8-1957.11.15),字席山,後改協三,漢族,動物學家、遺傳學家、教育家。生于江蘇邗江,後改籍江西鉛山。1918年畢業于金陵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國立東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等校生物系教授及清華大學生物系主任,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他重視利用我國特有動物為材料,長期從事金魚遺傳與變異的系統研究,為金魚的遺傳育種開辟了一個雜交和選擇的新途徑。1954年發表的“金魚家化史與品種形成的因素”代表了當時我國進化論發展的水平。之後又進行了動物行為學和生物學史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國較早的現代生物學教育家,在大學裡開設細胞學、組織學、系統動物學、遺傳學、中國生物學史等課程。
1894年農曆二月八日,陳祯出生于江蘇省邢江縣瓜洲鎮。父親是長江水師的小武官,駐防地點經常變動,故幼年時居無定所,家庭經濟情況也欠佳,不易籌得學費。1912年,他18歲時改江西省鉛山縣籍,年末參加江西省公費生的考試,初試及複試皆名列第一。1914年7月畢業于上海中國公學預科,9月進人金陵大學農林科。1918年夏大學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留校任育種學助教。1919年考取清華學校專科,公費赴美留學,先在康乃爾大學進修,1920年又到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系學習,1921年夏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此後專攻遺傳學。
1922年,陳祯回國後任國立東南大學生物系教授,1926年兼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科學教授,後任國立東南大學動物系教授兼主任,1928年8月改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由于在學術界享有盛謄,1940年他被聘為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第二屆評議員,1943年當選為中國動物學會會長。
解放前夕,他拒絕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決心留在祖國為人民服務。解放後,擔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動物标本整理委員會,他任主任委員。1951年參加了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先後對南昌、德興、婆源、樂平等地進行了訪問。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随清華大學生物系調入北京大學任動物學教授。1953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動物研究室,他被聘為動物研究室主任。1954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動物圖譜編委會,任主任委員,同時擔任中國科學史委員會委員,《動物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1957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擴建為動物研究所,任動物研究所所長,兼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為了推動我國生物學的發展,他于1924年編著《普通生物學》。1933年,編著複興高級中學教科書《生物學》。該書曾多次出版,暢銷全國,并遠銷國外。這本教材内容豐富,章節安排合理,深入淺出,文筆流暢,适于學生自學閱讀,堪稱中學生物學教材中的典範。它對提高我國中生物學的生物學教學質量,培養我國生物學方面的人材,起到了巨大的曆史性作用。
在大學中,他先後開設過許多課程,如遺傳學、細胞學、動物生理學、系統動物學、生物學史等。他的講課内容豐富而準确,對難點和重點内容交待清楚,并能及時地反映科學的新進展。他對實驗課的安排尤其重視,從實驗項目的選定、試劑及培養基的配制、實驗操作的進程、結果的統計分析到實驗報告的書寫等,均親自檢查、批改。
他特别熱心于青年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注重指導學生獨立閱讀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對青年學生的指導方式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因其在教學工作中的嚴肅态度和嚴格要求, 幾十年來培養出許多動物學和遺傳學方面的優秀人材,蜚聲海内外。
在科學研究方面,他主攻遺傳學方面的研究。1923年,他就曾在《科學》上撰文,向我國人民介紹遺傳學及其在經濟上、文化上的作用。在科學研究的選題上,他很重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特點。他看到我國各地飼養的金魚外部變異明顯, 品種繁多, 又不難飼養,産卵數量很多,便于統計分析,且是體外受精,便于控制,于是努力探索,終于使我國特産的金魚成為獨特的遺傳學研究的優良材料。
在實驗設計上,他非常重視方法學上的改進,尤其是聯合應用雜交分析、胚胎學、細胞學、生物學和統計學的方法來探索遺傳學上的一些重要問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力求嚴密, 不放過任何“意外”的現象。他尤其強調統計學方法的應用,認為這是排除偶然、揭露必然不可少的手段。因此,他的實驗結果客觀、準确,無可置疑而為人們所信服。
自1925年起,他在國内外發表多篇論文,對金魚的變異、發育、遺傳和進化提出了系統的資料。“金魚外形的變異”一文則成為對變異研究的經典文獻。1928年,他對金魚體色及鱗片透明和五花的研究是國際上第一個用金魚證實基因多效性和不完全顯性遺傳的工作。1934年,他對金魚藍色和棕色的遺傳研究,也是在金魚上首次證實的一對因子和四對因子的孟德爾式遺傳。他也很重視社會性動物行為的研究,1937年,發表了兩篇螞蟻築巢工作中行為方面的論文。
這些研究使他在魚類的遺傳研究上獲得國際聲譽,被公認為魚類遺傳研究的先驅者、我國動物遺傳學的創始人、以及我國動物行為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懷念導師陳祯先生(節選)
蔣耀青 陳秀蘭 張瑞清 著
時光飛馳,瞬眼間陳桢導師逝世已六年了。在黨和國家大力發展科學研究事業的今日, 更使我們懷念我國動物遺傳學的奠基人——陳桢導師。雖然他和我們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卻擡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懷。
陳桢先生的學識淵博,在生物科學的很多方面都有相當的造就。他不但運用富有我國特色的金魚進行研究,驗證了有關遺傳變異的重要規律,先後發表許多論文;而且為我國生物學史的研究首先開辟了道路,尤其對金魚家化史的研究更為深透;此外,在蝠蟻的社會生活方面也做了不少探讨。由于在遺傳科學領域中的貢獻,受到國内外的重視。
陳先生對待研究工作,從來都是那麼嚴肅認真。當每項新工作開展前,總是特别重視預備性的實驗,并不憑自己的豐富經驗而稍有疏忽。一般由于北屋(窗朝北)溫度較為穩定, 一天内溫差較小,陳先生總是把實臉室安置在北屋,可是在嚴寒的冬天,自己卻凍得手腳冰冷,隻要實驗結果能夠更為正确,個人的不便卻是在所不計的。在炎熱的夏天,我們經常看到他聚精會神地寫文章或讀書,甚至汗流浃背,也仍然手不釋卷。
更為可貴的是陳先生熱愛祖國。過去在教學時,從來不用外語講課,他說:“到外國留學是學本領,但重耍的是發展我國的科學事業,上課講外語,學生聽不懂,有何用處”。對一般講課内容引用國外資料,也有所感觸。因此在授課或寫教科書時,都盡量引用我國的資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陳先生首先用中文編寫普通生物學講義,後改為複興高中生物學,在生物教學上起了很大作用。
不工作對他來說如魚離開了水一樣。在家養病期間,他還是很忙,每天必須化(花)費一定的時間讀書學習,經常關心着動物研究所的工作,并且考慮籌設遺傳研究所的規劃。1956年初,陳先生的病況不佳,但研究室内人手少,他抱病工作,一坐就是半天,在金魚産卵季節裡,幾乎每天都到實驗室。在病情惡化住院時,還念念不忘全所的工作,擔心着自己的病不能痊愈,不能再繼續工作。看到領導同志談及工作,甚至傷心流淚。他的一生,孜孜不倦,獻身于科學事業。
陳先生待人誠懇和藹。對年青人的培養十分關心,總是按各人的原有基礎與水平分别對待,不強求一律,使得大家都能迅速提高。有疑難去找他,他始終是很耐心地,一遍兩遍不厭其煩地啟發解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對待研究工作則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教導我們對待任何事物必須實事求是。做實驗看到什麼就記錄什麼,萬萬不能憑自己的想象,一點也不能虛拟。雖然自己有些想法,但也必須通過實驗來分析、驗證、發揮或者否定自己的設想。耍求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記錄實臉,絲毫不能馬虎。為了解我們的工作是否準确,他經常抽查實驗的各個部分。
回憶往昔的一切,我們怎能不深深地感謝和懷念陳桢導師對我們的關心和培養,雖然他永遠不能同我們在一起工作了,但是他的教誨一直鼓勵着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信心百倍地為祖國的遺傳科學做出更多的貢獻。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來源 /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主要内容來源/ 《懷念導師陳祯先生》
(蔣耀青 陳秀蘭 張瑞清 著)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等
美 編 / 顧姝恬
責 編 / 闫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