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協教育界别聯組讨論會上,面對委員們對中國教育發展問題的關切和一片赤誠之心,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真誠回應,動情處娓娓道出――
我的中國教育夢
每年的全國兩會,教育部部長都會惦記着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協教育界别的委員們;惦記着這一年,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别委員們從基層帶來了哪些民意,惦記着那些古道熱腸的委員帶來了什麼樣的提案和建議。
于是,每年的這個時候,政協教育界别的聯組會議上,總會出現教育部長真誠地向委員們虛心求教的身影。
今年也不例外。按照日程安排,3月7日的聯組會議上午9時開始。但是,不到8時40分,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就早早趕到位于北京會議中心的教育界别委員駐地。
在2個小時的委員發言中,袁貴仁時而陷入沉思,時而伏案不斷變換3支紅、黑兩色的鉛筆和簽字筆,在随身攜帶的記錄本上寫寫畫畫。委員談到問題的關鍵處,袁貴仁就會拿起紅色鉛筆畫出重點标記。
義務教育能不能延長?
2020年以前不會延長
近幾年,每年的兩會上總有代表委員提出将義務教育延長的建議,有的建議義務教育前移至幼兒園階段,有的建議将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
“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袁貴仁對此兩次重申,“去年年底,我們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這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現在,許多委員都提到這件事,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後做什麼?我可以說,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在2020年以前不會延長。”
袁貴仁坦陳:“現在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學了,但我們的普及教育還是低水平的。”擇校收費問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校安全、農村學校的布局……袁貴仁直面代表委員和社會公衆關切的問題,逐一分析,并指出,“這些都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關”。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寫入對下一屆政府的工作建議。袁貴仁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解決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鄉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的生活補助問題,中央的工作要點,包括着力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水平,這些都事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
“我們應當把義務教育辦得更好。大家都當過學生,可能也做過老師,深知義務教育辦好了,會給人的一生成長打下最堅實的基礎。”袁貴仁動情地對全場委員說。
雖然義務教育短期内不可能延長,但是袁貴仁表示,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為時不遠,“現在高中毛入學率已達84%,如果按義務教育的說法,85%算基本普及,今年可能就差不多了”。
袁貴仁說,高中普及離不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産業升級,最主要的是依靠勞動者的素質,中國實現工業化,離不開高技能人才。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們中國的孩子進入勞動力市場以前,都接受過高中階段的教育,其中一部分接受過專業技術技能培訓,那麼對中國的産業發展,中國的生産力提高,中國避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舉措。”
民辦教育有沒有出路?
公辦民辦校都是為國家培養人才
對于秦和、俞敏洪和楊文3位來自民辦教育界的委員提出的民辦教育在實際辦學中遇到的社會認可和機制體制束縛,袁貴仁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靠政府投入就把所有教育辦好,這是一條國際經驗,也是曆史經驗。今天,我們的學前教育,接近50%是民辦的,20%的學生就讀于民辦高校,民辦教育對中國的教育普及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中國教育改革作出了積極探索,功不可沒!”
袁貴仁說:“現在,我們一些教育管理者的腦子裡計劃經濟思想還是比較濃,誤認為公辦學校是政府的,民辦學校是社會的。實際上,大家要算一個基本賬,不管公辦民辦,都是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都在為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隻不過一部分是社會經費,一部分是政府經費。作為政府來說,民辦教育發展得越好,應該是越值得高興的事情!”
稍作停頓,袁貴仁有意識地将身體略微前傾,給在座的108位教育界委員舉了一個例子:“我知道,現在有些地方同志一到教育部來就說,請再批準我們建一所新學校。我就告訴他們,你得算一筆賬――辦一所公辦學校的錢,可以用來獎勵、扶持10所好的民辦學校!為什麼我們非要說公辦學校是國家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民辦學校就不是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呢?我們要更多利用社會資源、民間資本包括企業和個人在内的教育投入。”
攻堅期改革怎麼推進?
出路在于綜合改革
“所有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前提――要改革。”
袁貴仁說,總結30多年的經驗,教育成就是由改革開放取得的。“現在教育改革到了攻堅期、深水區,管理體制問題、辦學體制問題、人才培養機制等任何一項都帶有綜合性,單兵突進式的教育改革都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
十八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了一個新概念、新理念,就是要深入推進教育系統綜合改革。
“什麼叫綜合改革呢?”袁貴仁向在場委員發問。“綜合改革是中國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項事業改革的階段性特征。我理解,就是改變過去單打一的方式。各方協調,上下配合加以推進,任何一個方面不支持都做不了。這就是現在政府的難處,也是考驗政府水平的時候。”
袁貴仁認為,每一個改革都有綜合性,但是最具綜合性的改革就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它涉及人才培養模式,涉及教師教書育人,涉及學生全面成長,涉及一個國家怎麼選拔人才。
“有人說現在改革是不是慢了,或者力度小了,我認為一個大國制定政策不能僅憑個人感情,快與慢、大與小,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否則可能是欲速不達。”
“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打有準備無把握之仗!”
“教育改革涉及千家萬戶,涉及每一個孩子。哪個孩子都傷不起,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我們的改革任何錯路都不能走,任何彎路都要避免。可憐天下父母心,還有比中國的父母、祖父祖母更疼愛孩子的嗎,因此我們哪一項政策做下去都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前前後後。”
袁貴仁将新制度比喻成路:“我們現在就是想設計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整體目标和基本框架,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選擇空間,有自己理想的發展道路,選了不理想的路還可以岔過去。用通俗的話表述就是要修更寬的路,修多樣的路,同時要建立體交叉的路。就像坐了汽車可以換火車,坐了火車可以換飛機,坐了飛機還可以換輪船,最後到達自己理想的目的地。”袁貴仁表示:“這個事情比較複雜、比較敏感,但是這個事不做,大家說的這些問題很可能難以解決。”
辦教育是為了誰?
為學生服務,是我們的天職
馬敏、劉長銘等多位政協委員在發言中談到了學生的發展,袁貴仁對此很贊賞,他說,“委員們提到的體育、德育、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等建議,歸根到底是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這是大家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有理想的人、有道德的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就抓住了教育工作的主題,也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體現,是十八大報告立德樹人的要求。”
袁貴仁介紹說,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僅教育部分就有11處提到了學生,這就是以人為本,這就是育人為本。
袁貴仁說,教育系統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要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為人民服務,對學校來說,誰是人民?就是我們的學生。為學生服務,以生為本,育人為本,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天職!袁貴仁把教育界政協委員看成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他說,我們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中國的教育辦好,辦得更好,越辦越好。具體說,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再具體說,是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到2020年基本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政府工作報告無論是過去工作回顧還是今後工作建議,講到教育的主題是相同的:一個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一個是繼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教育優先發展受益受惠的是誰,是全中國13億人民,是我們國家的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國富民強。所以說,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說到底要靠人才、要靠教育!
講到動情處,袁貴仁對在座的委員們說:“非常感謝大家對中國教育的一片赤誠之心。我們在座的,大都是因為恢複高考才有機會上大學的。如果沒有教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大家今天所提的意見、建議包括批評,我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辦好中國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到2020年基本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
中國的教育夢是什麼?
讓每個學生幸福成長、人人成才
當孟安明委員問道,現在國家有中國夢,那中國的教育夢是什麼?袁貴仁略作思考,然後動情地勾畫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國教育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
有教無類――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個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特長,可以選擇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學校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終身學習――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輩子學習,哪怕你是博士畢業,哪怕你已經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當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中央提出的“學有所教”的目标任務。
人人成才――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教育要為每一個孩子播種夢想,點燃夢想,最終實現夢想,把自己的夢和中國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這就是我的中國教育夢!”袁貴仁加重語氣地說。
對于委員們關切的問題,袁貴仁在回應性發言中,先後4次用“求教”的字眼,他語重心長地對委員們說:“作為教育部,我們願意多聽大家的意見建議,我們希望接受大家的批評監督,我們期待和大家多做溝通交流!”
在場的委員和記者們不住地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