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我校生命科學院李建龍教授實驗室在食品安全生态保護領域取得重要實用性成果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7-09-28浏覽次數:568

  生命科學院李建龍教授實驗室在食品安全生态保護領域取得重要實用性成果,他們以張家港鳳凰水蜜桃為研究對象,經多年實驗室及大田試驗與論證後,參考國内外相關重要生理生态指标,結合微生物檢驗技術與生物工程制備技術,自主研發了可在夏季常溫下有效抑制水蜜桃果實采後腐爛、病害發生的維生素C複合保鮮紙,其應用效果顯示能有效延長水蜜桃保鮮期和貨架期,從而有效解決了水蜜桃采後難于保鮮與貯運關鍵技術,這一世界難題,為我國今後發展農業食品工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高食品安全,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與保鮮産品。該成果“Determination of Quality Changes in Peaches Wrapped in Active Paper and Stored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n Summer”(http://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9221-1)為題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第一作者為杜小龍博士,通訊作者為李建龍教授。

由于水蜜桃鮮果味美色佳,營養豐富,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廣受市場與消費者認可,近年在我國得到廣泛推廣種植;誠然,因水蜜桃本身為躍變呼吸型核果,且生産存在較強季節性,容易在采後迅速腐爛變質,威脅消費者食用安全,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随着農業産業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果蔬進出口貿易顯著增長,如何延長果蔬采後貯藏時間,減緩其品質變化,避免有害病菌侵染,已成為消費者普遍關心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加之我國由于薄弱的農業物流現狀與相關技術短缺導緻每年高達1億多噸新鮮果蔬腐爛,直接損失高達上千億,物流通腐損率達到30%至50%,其中水蜜桃因特有的生理特性(皮薄多汁,含糖分高)、季節性和地域性限制,保鮮貯運極為困難,是國際上公認的技術難題。以往常規低溫貯藏成本較高、耗能大、質量不穩定;化學殺菌容易産生農藥殘留,危害消費者健康,均有較高成本支�和食品安全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水蜜桃鮮果在高溫高濕夏季防腐保鮮和長期貯藏,這一國際上公認的技術難題,他們實驗室以張家港鳳凰水蜜桃為研究對象,從2009年起,經實驗室及大田試驗與論證後,采用自主研發的維生素C複合保鮮紙對水蜜桃采後保鮮抗病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取得以下效果:(1)通過微生物形态與DNA序列比對鑒定出幾種造成張家港市鳳凰鎮水蜜桃采後腐爛的緻病菌,包括青黴屬,曲黴屬和鍊格孢屬等;(2)通過比較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對電導率、呼吸強度、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含量及腐爛指數8種重要生理指标,證明外源維生素C可有效減少果實病害,提高保鮮效果;(3)采用的植物纖維紙通過建立密封條件可大幅減少水分和營養散失,且便宜環保;(4)植酸與海藻酸鈉的複合均對保鮮紙有良好輔助效果;(6)複合處理實驗證實,維生素C複合保鮮紙的保鮮抗病效果均優于單一處理組,且結合1%(w / v)海藻酸鈉的0.4%(w / v)維生素C保鮮紙可最大限度減緩果實失重,可延長保質期3-5天。因此,該成果的推廣應用及研發的水蜜桃維生素C複合保鮮紙産品,經大規模化工廠生産後,可創造可觀銷售利潤,進而改變當地以往粗放式生産的傳統理念,對當地的農業生産和管理方式産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結合豐富的生态資源,建立以立體種植和立體旅遊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範園區,從而深入提升水蜜桃市場推廣效果,為我國今後發展食品工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與保鮮産品生産。

該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得到了蘇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項目(SNG201447)]、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SXGC[2014]287)和張家港市2009年重大科技支撐計劃(張家港市鳳凰水蜜桃營養生理、腐爛機理及保鮮綜合技術研究(ZKN1002))等項目資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