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委說】社會實踐答辯會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6-09-17浏覽次數:391

   2016年9月9日中午12:30,生命科學院的各大實踐小組相聚生科樓a430,進行了一場生動精彩的答辯會,向老師與同學們展示了暑期實踐的過程及收獲。

   這次答辯會的主持人是16屆的新生董倩同學,初次做主持人的她自信而成功地連接了整個答辯會。

   首先出場的是南京環衛工走訪團隊,他們的選題名為《傾聽環衛之聲》。基于環衛工生存環境窘迫的現狀下,團隊從管理層面下手,實地參觀,深入了解環衛工人的用餐地點及簡陋的工作設施。同時,團隊成員也通過實踐了解到環衛工這項職業存在年齡偏大、福利待遇低等問題,可謂是下基層,入群衆。

   接下來出場的是趙子傑同學,他們團隊走入農村,以“‘互聯網+農産品’新型物流發展及系統優化”為題為農産品銷售出謀劃策,十分契合當今網絡快速發展的社會現象。為此,他們走訪了江蘇的五座城市,進行了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同時綜合運用了網絡數據以及相關文獻,得到了多方媒體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其次出場的是雪蓮團隊。本次實踐之旅讓身為内地西藏班一員的他們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這一政策,了解其發展現狀,同時對所存問題進行了分析。内地西藏班作為西藏培養内地人才的重要舉措,仍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例如家庭教育的缺失、語言障礙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淡化對藏文化的了解等多方面的缺點。實踐的最後,他們也向政府提出了适當弱化對内地西藏班學生實施的政策保護和提高對本土藏語老師的素質要求等中肯的建議。

   下一個團隊緻力于對仙林街道網格化的探究,這是今年仙林街道新做出的一些嘗試。通過實踐,隊員體驗了和社區工作者一起工作,也在和園為居民做了體質測試。與居民的接觸,讓隊員們體會到了冷暖,都受益匪淺。而他們也發現了仙林街道網格化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社區與居民的溝通,或将緻力于幫助改進仙林街道的網格化。

   作為第五個出場的團隊不一“young”夏令營,着實讓人眼前一亮。在暑假裡,他們對全新人才的選拔進行了探索。同時,他們參與了生命科學院夏令營的籌備工作,對往年各高校的夏令營開展情況進行了探究。

   緊接着出場的是黃瑜帶領的團隊“黔”行小分隊,他們的實踐課題“扶貧政策,‘黔’往哪兒走”着眼于農村問題。他們看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從産業、教育、異地搬遷、教育保障等各方面體驗農村人民的冷暖,同時從實踐中看到了農村的美好“黔”景。

   而團隊名為“留住江豚的微笑”,恰如其名,他們調查了長江江豚的生存現狀,同時宣傳了保護江豚的重要性。實踐的最大特點是其的多維度,在輸入部分資料采集方面廣泛咨詢各類負責人、研究人員,而在輸出部分,團隊則運用學到的知識向小學生進行了社會宣傳,也将實踐與運用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有一個團隊的團隊名“起名困難隊”頗為惹人關注,還未答辯便應名字而被老師調侃。此次他們的實踐選題為“實體書店的現狀和運營情況”,從他們的演示文稿中,可以看出組員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想法也很有深度。


   最後出場的團隊是“生生不息實踐團隊”,答辯題為“絨花富貴”,帶我們深入了解了金陵傳統手工藝絨花。為此,團隊人員從開始的問卷調查,到之後的實踐專訪南博非遺所長等多項訪談,盡心盡力,并感動了趙樹憲先生。答辯最後的視頻短片也令人印象深刻,可謂是“繪聲繪色”的一場精彩的答辯。

 


   最後,主持人宣布答辯會結束。同學們在這場答辯中充分發揮出了團隊力量,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毅力,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于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裡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财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隻有正确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并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