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志講師團 | “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無錫惠山行紀實

發布者:陳麗坤發布時間:2024-07-24浏覽次數:42

揚科學之帆,啟科普之旅,探生命奧秘,展學子風采,202478-13日,在惠山區委人才辦、共青團惠山區委和惠山區科協牽線與指導下,我院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惠山區,講授了“小小生物學家”系列科普課程,參訪了惠山區優秀的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企業和惠山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等,開展了科技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交彙點新聞》《無錫博報》《江南晚報》《無錫日報》等媒體的報道11次。

1"小小生物學家"系列課程:

科普之旅,點燃夢想學院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惠城三社區,用科普講座的形式講授生命科學知識,弘揚科學家精神。

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精心設計的“小小生物學家”系列科普課程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認識微生物、認識五谷、小水果大學問等課程,不僅科普生物學知識,還通過小實驗、互動問答等環節,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生命的奧秘和科學的魅力。

課堂中,孩子們積極舉手提問,踴躍回答問題,與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互動頻繁,課堂氛圍輕松愉快。

此外,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與孩子們一起研讀《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勵志繪本叢書•生命科學篇》的特色繪本,講述秉志、胡先骕、鄭集、童第周四位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生命科學家的人生故事,為孩子們的成長樹立精神楷模和勵志榜樣。

成員心得感悟

張牧原:參與本次“小小生物學家”科普活動使我收獲頗豐,受益良多。這次活動重塑了我的觀念。在上課之前,我為即将面臨的未知而擔憂,但是一上課,發現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孩子們認真聽講、活力四射、積極回答問題。這讓我認識到要真正了解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需要走進他們,而不是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去想象。張佳琪:在備課過程中,我意識到将複雜的知識轉化為孩子們可以接受的形式是多麼重要。試講帶給我的是實戰訓練,對如何控場和控制時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正式講課中,連續四個小時的講授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讓我學會了如何即時調整狀态,保持持續輸出的精力。這段經曆讓我深刻認識到,科普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興趣的激發。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完善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還提高了教學和溝通能力。我深感教育的責任重大,也進一步明确了未來在科普領域深入探索的方向。

2參訪生命科技園:

立足實際,拓展人生在惠山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走進惠山生命科技園,參觀了生命科技園的高新技術企業單位,沉浸式體驗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各單位的前輩們與學院同學交流生物領域職業發展規劃和行業創業實踐經驗,分享創業曆程,為同學們提供職業發展建議,幫助大家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道路。

此次參訪優秀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企業,讓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了解到領域前沿的技術,明白國家戰略及區域需求,知曉企業所需人才,更加明确生涯規劃方向。

與此同時,惠山區委人才辦領導小組為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講解了惠山人才政策“惠·鵬飛”英才計劃,為同學們未來就業或創業提供更廣闊的選擇與平台。

成員心得感悟

鐘宏生: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我親身感受到了如何把理論知識在現實中加以應用。時代天使的隐形矯正牙套,高峰醫療的口腔種植,泛生子的肝癌檢測等等,它們把3D建模打印、激光、取樣檢測等理論知識真正地應用了起來,投入實際生活中去,造福人類。我從中看到了理論知識的真正意義,不再覺得這些知識虛無缥缈。我們應該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去思考它們在實際中的應用,這樣不僅能更加熟練地掌握這些知識,還能激發我們學習的動力。在未來的生涯規劃中,我決心改變以往沿襲于高中的“死讀書”性質的灌輸知識的學習方法,我要向這些生物科技公司學習,将理論應用于實踐,多了解這些知識在當今時代能發揮的作用,多參與到實驗中去,跟随研究生去切身體會知識是如何應用的,使自己将來能成為應用理論知識造福人類的人。周俊傑: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分批次參觀了多家生物科技公司,例如保諾生物科技,泛生子科技,高峰醫療等等,他們或專注于牙套制造,或專注于種植牙研發,又或專注于癌症篩查等等。所精領域也許不同,但都可稱得上是理論轉換為應用的典範。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時代天使使用3D技術打印牙套。他們使用自主研發的高分子材料,打印過程高度自動化,快捷、精準,誤差低。此外,他們還做到了個性化定制,根據不同客戶的口腔情況,進行特殊的牙套設計和加工,完美适配每一位客戶。理論被完美用于實踐,應該是每位實幹家所追求的東西。我認識到,理論,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基礎,但真正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卻是實際應用。今後,我決定将理論更多地用于實踐,進入更多的實驗室,參與更多的應用,将知識轉化為行動,立志以後要站在科研工作第一線。

3參觀曆史文化街區:

探尋底蘊,助力振興在此次惠山之行中,秉志講師團“小小生物學家”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還走進“中國近代科教第一村”——天上村前曆史文化街區,感受惠山人文底蘊,追尋“胡氏三傑”的足迹,通過史實資料了解前輩們為中國科教事業做出的貢獻,學習他們科教興國的信念與抱負。

此外,同學們還參訪了惠山現代農業産業園、桃種質資源館、陽山水蜜桃科技小院,與鄉土人才孫建勤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水蜜桃“Y型”栽培技術、機械化生産模式等科學種桃故事,感受科技創新在傳統農業中落地應用的生動實踐。

最後一站,同學們來到了桃文化殘疾人之家,給陽山鎮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小水果 大學問”講座,為孩子們的暑假注入了知識的活力。同學們還深入了解陽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桃木雕刻,在殘疾人之家成員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習桃木手串編織。在與殘疾人朋友的交流中,同學們被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動。

成員心得感悟

杜豔晨: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見識到了許多以前不曾見過的事物,了解到了一些優秀的人物事迹,這讓我深深折服于他們身上的寶貴精神。在天上村前,我歎服于胡氏三傑的科教興國、救亡圖存的精神。生逢國家危難之際,胡氏三兄弟心懷國家大義,立志科教救國。他們克服困難,出國留學,将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帶入國内。興辦新學、創立學堂、建立女校,為社會輸送了一批有文化有抱負的青年。而在陽山桃園的建勤農村中,孫先生那謙虛求學、苦心鑽研的實幹家精神更令我為之敬佩。孫先生紮根于田地,對桃樹和雜草的習性了如指掌,他不畏困難、堅持耕耘,針對水蜜桃的習性開創了獨有的生态種植方式,實現了産量的增加。在桃文化創客中心,那些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令我動容。創客雖身有殘疾,但他們憑着對桃文化的熱愛,制作精美的桃雕,為宣傳桃文化貢獻着自己的力量。這次實踐雖已結束,但我這些精神将伴随我走過人生的風雨。

吳曉楠:在天上村,我領略到了科教興國的偉大精神。在村前村,有20世紀初,胡氏子弟領時代風氣之先,紛紛走進新式學校,接受近代科學知識的教育和訓練,并積極投身科教事業的敢于探索、科教興國的精神,更有胡氏始祖胡瑗創導的“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先進教育理念。在建勤農場,我體驗到了鑽研和實幹的精神。在這裡,孫建勤帶領其團隊不畏艱辛,勤勞耕耘,他們的精神告訴我,隻有持之以恒地鑽研和不懈的實幹,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成果。最後,在桃文化創客中心,我領悟到了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這個創意與藝術交彙的地方,每一個殘疾人創客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不畏挑戰,克服困難,不斷突破自我。他們展示的精神力量讓我明白,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隻有堅定不移地追求目标,才能在追夢的路上越走越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