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新生 | 劉昊軒:堅持是人生路上的長明燈

發布者:陳麗坤發布時間:2023-04-08浏覽次數:942

劉昊軒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12屆本科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17屆博士

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後

浙江大學醫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榮譽獎項

2015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6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學術成果

以第一作者身份共發表SCI論文11

累積影響因子>100

創業經曆

創立南京尚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導語

        秉持對演化生物學的熱愛,從懵懂求學者到獨立研究者,“堅持”是劉昊軒求學生涯的亮麗底色;創新技術助力現代農業,回國執教傳遞知識炬火,“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是劉昊軒創業就業的不變信條。“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奮進的人,終能在日積月累中抵達理想的彼岸。

熱愛 |初探演化奧秘

        劉昊軒自高中起就喜愛數理化生,在大學閱讀《物種起源》後,對演化生物學方向産生了尤為濃厚的興趣。當時生科院的田大成和楊四海老師就是研究進化的,于是劉昊軒在大二結束後加入了他們的課題組進行科研訓練。劉昊軒的首個課題聚焦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圖譜的差别,由此他完整地體驗了從數據分析到文章撰寫再到文章發表的全過程,對“如何做研究”有了初步認識,也确立了未來的研究大方向。

        研究生期間,劉昊軒主要關注高精度重組圖譜的繪制。“蜜蜂是所有物種中重組率最高的,但還沒有特别精準的重組圖譜”,所以劉昊軒選擇蜜蜂作為最開始的研究對象。他去養蜜蜂的農場抓回蜂王和雄蜂,對它們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然後觀察分析重組發生的位置,最終繪制出精度很高的重組圖譜。這些工作使劉昊軒的科研基礎更加紮實,也讓他對職業生涯有了大緻的規劃。相比常見的工作,學術研究顯然更能提起他的興趣。而學術道路是相對固定的,“如果想在這條路上繼續走的話,一般就是讀完博士再讀博後,以後自己當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一條漫長的學術道路在劉昊軒面前鋪展開來,他循着理想之光,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創新 |實現科技助農

學術研究啟迪創業靈感

        做完蜜蜂的課題後,劉昊軒将研究目光投向了蜜蜂的近親——熊蜂。熊蜂與蜜蜂同屬真社會性昆蟲,但熊蜂的真社會性相較蜜蜂更為原始。有假說認為蜜蜂的高重組率與其社會性演化程度有關,于是劉昊軒希望将研究蜜蜂的方法遷移到熊蜂上,探究低等真社會性的熊蜂是否也具有高重組率。課題開展的第一步是獲取實驗材料,劉昊軒在購買熊蜂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當時國内幾乎所有熊蜂都是進口的。他又前往一些農場進行了實地調研,在與農戶們的交流中得知,熊蜂作為優良授粉者在綠色農業中應用普遍;但國内熊蜂授粉領域起步晚,繁育技術尚不成熟,無法滿足我國設施作物授粉的需求。此次發現成為了劉昊軒創業的靈感來源。

        劉昊軒開始思考:我們能否自己從頭來養熊蜂?如果能研發出熊蜂繁育技術,實現本土熊蜂的商業化生産,那麼農戶們就不必再依賴遠距離、高成本的進口熊蜂了。他的想法吸引了兩位生科院的朋友,三人一拍即合,最初期的創業團隊就這樣誕生了。他們首先查閱了大量資料,初步了解了熊蜂繁育的整體流程;然後購買蜂種,在和園出租房裡小規模地試養。劉昊軒坦言,第一批熊蜂養成時,他們并不滿意,因為那些蜂的個頭都特别小,蜂群數量也十分有限。不過好在調整熊蜂的飲食方案之後,問題有了明顯的改善。經過兩年的摸索,劉昊軒團隊掌握了大規模且高效的熊蜂繁育技術,培育效率遠高于國内廠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攜手共進化解創業困難

        談及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劉昊軒認為主要集中在前期學習和後期推廣上。因為當時國内沒有多少養殖案例可供參考,且團隊三人對于創業并無基礎,這些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但劉昊軒對此是樂觀的,“當你有一個感興趣的項目,和一個融洽的團隊時,大家一起讨論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會感到很難。”至于推廣,除了已普遍使用授粉熊蜂的綠色農業外,劉昊軒還想将熊蜂推廣到普通的農戶中,讓他們也能憑借授粉熊蜂提高果蔬品質,同時節省人工、增加收入。然而許多獨立農戶由于缺乏對熊蜂授粉技術的了解,不願意額外花錢購買熊蜂。于是劉昊軒團隊在線上通過微信、百度等平台普及熊蜂授粉技術;在線下則尋找對農業了解較深的農資代理商協助推廣。在多方努力下,熊蜂授粉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熊蜂銷量逐年增加,熊峰的市場也在持續擴大。

本土熊蜂填補農業空白

        熊蜂繁育技術研發成功後,劉昊軒團隊在江蘇殷村職教特色小鎮建立了1000平米的标準化熊蜂繁育基地。地點的選擇在劉昊軒看來是一種機緣巧合,因為他的團隊成員之一就是土生土長的殷村人,而鄰近的鄒區現代農業産業園則為他們提供了最直觀的應用觀察之處。劉昊軒的創業項目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殷村注入了“青春活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現代農業技術支持。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的授粉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關鍵。劉昊軒的創業成果填補了國内熊蜂領域的空白,讓中國農民用得上、用得起本土繁育的授粉熊蜂,切實提升了農作物品質和收益。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劉昊軒負責的“授粉熊蜂行業領跑者”項目斬獲金獎,并獲孫春蘭副總理的接見和高度評價。“孫副總理在大會總結發言時還特意提到了我的項目,我當時就感覺,國家可能對這類基礎農業相關的創業公司比較支持。”劉昊軒回憶道。

劉昊軒團隊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互幫互助推動産業發展

        面對公司的來訪者,劉昊軒的态度是開放的。這樣的态度或許可以看作一種“傳遞”:劉昊軒在公司成立初期,曾聯系過國内另一家熊蜂養殖公司,原本以為對方可能會因害怕技術被學走而采取封閉态度,沒想到對方非常樂于交流,并且希望更多人能參與到熊蜂相關技術研發中;受此影響,劉昊軒也會幫助其他同行,“大家相互幫助解決問題,這個産業整體才能發展得更快一些”。

堅持 |續寫學術夢想

        創業固然是劉昊軒生涯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這并沒有阻擋他在學術道路上前進的腳步。劉昊軒心中始終有杆秤,他知道學術研究才是自己的主要方向。随着公司運營走上正軌,劉昊軒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擔任生态與進化生物學系博士後,主要從事遺傳突變與重組的進化機制研究。此番選擇其實是瞄準了當時進化生物學領域幾乎最好的實驗室,劉昊軒希望在張建之教授的指引下能“更上一層樓”。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鍛煉,劉昊軒感覺自己考慮問題更全面了,對以後做獨立研究的信心也更強了。

劉昊軒與博後實驗室成員的合影

        學成歸國後,劉昊軒加入浙江大學醫學院演化中心,建立了自己的課題組。從學生到導師的身份轉換讓他更加獨立,現在的他不僅要自己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還要幫助學生解答他們的困惑。提及未來的規劃,劉昊軒表示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招收并培養更多學生,将實驗室已有的課題穩步推進下去。

傳遞 |分享生涯經驗

關于【生涯規劃】

        劉昊軒對生涯規劃的建議是遵循本心,“如果自己有比較明确的想法,比如做研究或者創業,那就大膽去做好了”。如果目标尚不明晰,那麼就“多體驗”:加入實驗室體驗一下研究方向,加入創業團隊體驗一下創業曆程,在親身體驗中大家也許更能發現心之所向。

關于【專業前景】

        “‘生物是天坑’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劉昊軒非常看好生物領域的發展前景,他認為“未來10年或者20年出現的市值最高的公司肯定都是生物領域的”。如果研發的技術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麼發展前景一定是好的。像劉昊軒研究的突變率的分子機制及演化模型,從短期來看是純理論的問題,但從長期來看可能就有應用價值了。“如果我們通過研究分子機制找到了一種能将整體的突變率降低幾倍的方法,然後應用到人上,就能降低癌症或者許多與突變有關的疾病的發生頻率,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關于【本科生進實驗室&實習】

        劉昊軒認為“大三”是進實驗室或者實習的最佳時間段。大一、大二課業繁多,重點還需落在鞏固學業基礎上,無論将來本科畢業後是讀研還是就業,擁有一個較高的GPA都是很有幫助的。

關于【科研】

        如果有意向在科研道路上前進的話,劉昊軒建議大家好好利用校内的學術期刊資源,盡量多讀文獻,讀那些最頂尖期刊中的文章。在閱讀某些文章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盡管前期閱讀可能有些困難,就像劉昊軒回憶自己初看文獻時“每個詞我都認識,但這些詞連在一起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但“積跬步而緻千裡”,前期的文獻閱讀是後期進步的必要積累。談到具體落實,劉昊軒認為可以每周精讀一篇文獻,還可積極參加課題組的組會文獻彙報。

        “當你決定進入某個領域時,申請研究生盡量找這個領域内最頂尖的那些科學家”,劉昊軒提到,“他們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是很深刻的;這個領域如何發展,有時候也隻取決于那幾個最頂尖的實驗室”。

        劉昊軒的生涯發展經曆告訴我們,選擇自己熱愛的領域深耕細耘,終會收獲繁花碩果。我們期待學長在進化生物之路上越走越遠,為祖國培養更多人才,也希望他的成長故事也能給廣大學子們帶來啟發。

        劉昊軒實驗室正在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後,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報名。

        實驗室詳細信息請參考:www.liulaboratory.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