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李建龍教授團隊在旱災對典型農牧業生産影響及其預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發布者:劉姝伶發布時間:2019-10-31浏覽次數:1146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李建龍教授團隊在旱災對典型農牧業生産影響及其預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該團隊利用農牧業幹旱災害數據(農牧業幹旱受災面積、農牧業幹旱成災面積和糧食損失數據),利用全球莫蘭指數和區域莫蘭指數分析了1978-2016年期間省域尺度上我國農牧業旱災的空間集聚性問題及旱災對我國農牧業生産的影響及其預警,做出了科學的立體定量評估;首次将聚集度指數與空間集聚度分析方法引入到農牧業幹旱災害監測與定量評價研究中,該成果為農牧業幹旱早期監測和預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技術,有助于中國政府根據幹旱災害發生的空間集聚性特征與效應制定相應的防災減災的政策,從而可有效減少旱災對農牧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該成果對我國乃至全球各國農牧業幹旱監測與預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該成果以“Assessment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6” (DOI: 10.1038/s41598-019-51042-x)為題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第一作者為2017級博士生王倩,通訊作者為李建龍教授。   

  旱災作為全球性的自然災害之一,嚴重影響着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如何有效的監測和預警,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學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李建龍教授團隊多年來通過對農牧業幹旱災害曆史數據的分析,發現了農牧業幹旱災害在中國的發生、發展規律,并評估了農牧業旱災發生的空間集聚性效應。目前,雖然已有衆多學者将全局莫蘭指數和區域莫蘭指數應用于空間集聚性研究中,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農牧業幹旱災害的空間集聚性問題及産生的效應。鑒于此,李建龍教授團隊将空間集聚性概念與聚集度指數引入到農牧業幹旱災害定量評估研究中,并利用全局莫蘭指數和區域莫蘭指數對旱災對我國農牧業生産影響進行空間集聚性分析以及進一步預警做出了創新性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1978-2016年間幹旱災害對中國農牧業生産具有明顯的區域集聚性影響的特征(圖1),具體反映在受災面積的界定,其研究結果對未來幹旱預警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他們的研究結果為今後分析幹旱及旱災對全球農牧業生産影響分析和災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及前瞻性研究指導。

1.不同時期旱災對我國典型農牧業生産受災面積影響的空間集聚性分析結果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大研發計劃(No.2018YFD08002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501575)、國際APN重點項目(AR-CP2015-03CMY-Li)和國際金磚五國幹旱監測與預警項目的資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