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在全球範圍内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人類維度的研究對于荒野之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言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調動公衆參與對于獲得社會及環境收益均有重要意義。然而,如何達成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公衆需求之間的權衡,仍然缺乏相應的經驗與知識,此外,如何将目前人類世複雜的社會文化背景融入保護計劃當中,尚沒有很清晰的方向。
近日,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李忠秋教授團隊聯合複旦大學、中山大學等單位,通過中國全國範圍的網絡調查,以家貓與野生動物沖突為例探索社會需求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的共識如何在保護決策當中發揮作用。家貓(特指流浪貓及散養貓)與野生動物沖突問題是具有代表性的涉及社會需求的保護困境(圖1)。一方面家貓為人類提供陪伴與情感慰藉,但另一方面流浪貓與散養貓已在全球範圍内被證實已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為解決這一沖突,一些地區實行“社區貓項目”,在社區範圍内對這些貓進行管理。同時,面對複雜的自然資源管理問題,基于社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CBC)往往比自上而下的管理政策更有可塑性。
圖1 示意圖展示貓對生物多樣性威脅問題的争議(保護困境),以及建議的保護理念:通過協調貓愛好人士及野生動物保護人士之間的訴求以緩解這一保護困境
該研究通過調查中國全國範圍内戶外貓(包括允許自由外出的有主貓, 即散養貓, 以及在戶外遊蕩的無主貓, 即流浪貓)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沖突,來探索同情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的共識如何在決策制定中發揮作用。研究随機抽取中國公衆進行網絡問卷調查。超過9000位受訪者完成了調查問卷(回複率44.2%)。研究主要結論包括:(1)根據受訪者的回答,估算中國大陸地區約有2900萬隻散養貓,且每年有超過500萬隻家貓成為流浪貓。(2)在受訪者當中,貓主人、女性及有宗教信仰的受訪者更傾向于反對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以及現行的管理措施,但這些受訪者均比非貓主人、男性及無宗教信仰者等更傾向于支持流浪貓的收容、領養以及相應的社區資金籌集(p < 0.05,圖2)。這表明社區管理在調動具有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人群參與到社區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為将來緩解戶外貓與野生動物沖突提供了機遇。(3)在貓主人中, 擁有生物多樣性及入侵物種的知識越豐富,就越不會散養或遺棄貓(p < 0.05,圖2)。因此,為伴侶動物(companion animal)的主人提供更多生态知識将會降低遺棄和散養。本研究建議鼓勵和調動貓愛好者及野生動物保護者的力量共同參與到社區管理舉措中,如呼籲室内養貓,減少貓遺棄。本研究為其他戶外貓數量正在擴張的地區提供了有益的框架模式。
圖2 顯著影響公衆态度及行為的社會文化特征
這項研究成果以“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human dimensions behind cat-wildlife conflict” 為題于2024年3月22日在線發表于保護生物學旗艦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動物行為與保護實驗室李忠秋教授與複旦大學王放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2022級博士研究生付昌健為第一作者。中山大學劉陽教授,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李雨航,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博士後祝芹、博士研究生羅雲超(已畢業,現于山西師範大學任教)、趙雨夢,碩士研究生嚴雪婷(已畢業)、孫桃柱(已畢業),本科生張子晔(已畢業)為共同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No. 2022YFC32021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227054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No. BK20211151)與西藏科技重大專項(No. XZ201901-GA-06)的支持。
論文信息
Fu, C., Wang, F., Zhao, Y., Zhu, Q., Luo, Y., Li, Y., Zhang, Z., Yan, X., Sun, T., Liu, Y., & Li, Z. (2024).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human dimensions behind cat–wildlife conflict. Conservation Biology, e14253. https://doi.org/10.1111/cobi.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