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Psychiatry發表朱景甯、王建軍課題組研究成果

發布者: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發布時間:2018-08-14浏覽次數:1443

我校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腦科學研究院朱景甯教授、王建軍教授團隊在抑郁症(depression)神經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Orexin prevent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by promoting stress resilience”為題于201887日在Nature雜志社出版的精神病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NI指數刊物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學)上在線發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18-0127-0)。 

抑郁症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狀表現為絕望情緒、快感缺乏、社交回避,以及自殺企圖和行為。盡管應激(stress)是抑郁症高危風險因素,但不同個體對應激的适應和恢複能力不盡相同,即表現出不同的抗應激韌性(stress resilience),而這種個體差異的神經機制至今不明。朱景甯、王建軍課題組在他們先前闡明下丘腦小分子神經肽orexin(促食欲素)直接的軀體運動調控功能及其在猝倒症(cataplexy)這一軀體運動與非軀體性睡眠覺醒和情緒情感功能整合失調性疾病中可能作用的工作基礎(Zhang et al., Neuron, 2011)之上,首次揭示了源自下丘腦的中樞orexin能神經系統可以通過向皮層下重要運動調控中樞基底神經節中被長期忽視、卻是腹側邊緣環路中重要節點之一的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的直接支配,發揮顯著的預防抑郁的作用(圖 1)。該課題組的研究揭示,orexin能神經投射通過釋放的orexin作用于orexin受體OX1ROX2R,以及它們耦聯的鈉-鈣交換體和L型鈣通道,直接興奮腹側蒼白球中的GABA能主神經元,從而發揮預防抑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阻斷内源性orexin能神經傳入對非應激陌生大鼠間的社交行為沒有顯著影響,但在由面對高社會等級(social rank)大鼠出現心理社會應激(psychosocial stress)的大鼠上卻導緻明顯的社交回避反應(圖 2);而阻斷内源性orexin能神經傳入對沒有應激、面對低社會等級大鼠的社交行為不産生影響,提示orexin是通過增強抗應激韌性進而實現其預防抑郁的作用的。 

朱景甯、王建軍團隊的這一研究揭示了一條全新的防止應激(也包括了心理社會應激這一人類社會生活中常見應激)和抑郁反應的神經環路機制,特别是揭示了中樞orexin能神經系統在增強機體抗應激韌性和降低抑郁易感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這恰與抑郁症患者腦脊液中orexin水平的下降相一緻),為臨床認識抑郁症發生、發展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新視角。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計妙錦博士研究生和張潇洋助理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碩士研究生陳梓參與了該項研究。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和中國博士後基金的資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