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迹”生态調研團隊取“尋”、“迹”二字,是為探尋“一帶一路”生态足迹,在課本之外去自然中尋那一點一滴的生态蹤影,去尋找自然與經濟的交彙處有着怎樣的風景。十天,他們由西向東,跨越三省,感悟自然,接觸社會。
你或許以為他們腳步匆匆走馬觀花,而他們說見識甚廣、收獲頗豐……新聞稿表達有限,想要了解這支實踐團隊還要聽聽隊員們怎麼說~
李杜白
一趟往返西北的十日旅程,感想頗豐。其一,行萬裡路,勝讀萬卷書。生态學不是一門閉門造車的科學,她要求你走到田野中去,結識花草,蟲鳥為伴,與自然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其二,對沿路相交的科研工作者心生景仰,他們紮根西北,堅勇屹立,睿智謙卑,為濕地、綠洲等一片片無疆之土築設防線,大庇萬千生靈俱歡顔!希望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投身西北,投身生态恢複建設;其三,為新疆神奇的西域人情所折服,渴望融入到這片熱情誠樸的土地當中。的确,在新疆,恐怖勢力客觀存在,可終究隻是少數,若是因為這斑斓版圖中出現些許的污染而嗤之以鼻,将這裡潔淨的熱土和奔放的靈魂疏遠隔離,那麼将成為國家統一、民族複興的最大阻力。所以,如果你仍心存畏懼,請親眼來這裡看看,她會讓你心生震撼。
林雨萌
十天,去到從未去過的西北,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開闊。
第一是天空之開闊。那裡的天讓我難忘,在我從小生活的範圍内,仿佛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片土地,什麼都沒有,隻是一片草原,隻是一片荒漠,隻是一片沙漠。當從前想象的風景變得切實可觸時,心中會充滿感動。行走遠方,去看從來沒有看過的風景,這是實踐的意義。
第二是境界之開闊。10天,和同行的小夥伴有了深入的接觸,對老師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同行的指導老師有黃成老師和劉茂松老師,從前隻知黃老師與同學們相交甚歡、劉老師作為考察專家在領域内頗有聲望,如今也知黃老師對于自然研究的一片熱忱淡泊名利、劉老師時時引導學生思考的探索之心。老師引導我們去了解宏觀的基礎科學,要靜得下心潛心科研。這樣的定位與境界總讓我感覺自己的渺小,也更加感覺到科研還有很長的路。
第三是政策之開闊。将所學的自然科學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背景相結合,這是一種很美妙的體驗。最初也許并非懷着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做貢獻的想法參加,卻在實踐過程中愈發感覺到青年學子要有家國情懷、有思考、有責任、有擔當。尤其是了解到西北開發中人才的缺乏後,我更是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自我建設有多麼重要。能在最美好的時光意識到青年人之于時代的重要性,總是好的。
短短十天,我知道,還有更多的風景,值得去探索。
黑爽
十天,由西向東穿越整個西北;十天,嚴謹認真調查三省人文生态;十天,上下求索尋求良策以濟民生,以善生态。當代大學生應該有兼濟天下的濟世情懷,應當将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需求緊密聯系,使自己的脈搏與社會發展的律動協調一緻。所以,我們的團隊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的号召,開展了此次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是實踐的意義所在。挖樣方、做剖面、下地籠、采泥樣……等等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不僅要精于理論,更應娴熟應用。社會實踐更提醒我們應将自己的所學所知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真正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助力祖國繁榮富強。
十年鑄一劍,社會實踐就是我們展露鋒芒、一試霜刃的絕好機會。南大的學子必定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所以我們選定了國家“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并且自行設計路線、學習背景知識、實地獲取科研數據并最終出具專業的指導意見,時時刻刻都心懷天下兼濟民生。
此外,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是我在社會實踐中感受極深的一點。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
徐翔宇
十天的西北之行,從新疆沙灣,到甘肅張掖,最後到甯夏中衛。一路上欣賞到了秀美娟麗、宛如西北江南的濕地;踏入了與藍天映襯如畫,卻因根系漸漸暴露而慢慢枯萎的白桦林;感受到了“大漠沙如雪”、“廣漠杳無窮”的沙漠壯美;看到了結構簡單,但作用巨大并且聞名于世的草方格;體會到了老一輩科學家為了防風固沙而無私奉獻、為國為民的艱苦奮鬥精神……
我在活動過程中主要負責照片拍攝,因此除了白天需要做好記錄,拍攝大量有關生态景觀、動植物的照片及活動照外,晚上還要進行整理。雖然工作量不算小,但我覺得很充實而有意義。并且我很享受那種整個團隊一起努力、共同解決問題、相處和睦而愉快的感覺。我們因為這個實踐而相知相熟,大家在一起很是開心,像一個大家庭,讓人很有幸福感。
這次實踐中,我認識了許多植物,看到了許多在平時生活中沒有見過的動物,如黑鹳、水獺等。向老師學習了許多知識,并且老師引導我們積極思考,讓我們尋找答案,因此除了在知識、經曆和友誼上的收獲外,還讓我學會了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要多角度思考問題,學會發現問題。老師們也給我們講了很多他們的經曆故事,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很感謝這次實踐,一切的一切都将成為我珍貴的記憶。
張騰飛
這十天内,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黃老師的對大自然的興趣與劉老師的博學與善于提出問題對我影響甚大,使我左右采獲”每至一處,黃老師總是激動地第一個下車,時刻走在隊伍前面,這是一種對大自然的熱愛。跟着黃老師來到野外,你不會發現這是一位已經職教數十年的老教授,你會感覺到他就是一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棄,方堕暮年,獻身大自然就是黃老師的理想。同時,通過一天一天的接觸我愈發的佩服劉老師對問題的敏感性。不管到什麼地方,劉老師都能提出一系列問題。回來之後,我更加堅信了自己的腳步——探索大自然。我希望綜合兩位老師的特點——熱愛大自然與時刻提出問題,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的科研态度。
烏仁
繞過了樹林、湖水、泥炭地、河谷、沙漠,經曆了烈日、長途、細雨,途徑新疆沙灣、甘肅張掖、甯夏中衛,我們走近自然,我們關注生态,我在團隊的其他成員身上學到了認真和努力,在老師身上看到了專注和專業,切身體會到用心對于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性。我一直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經過這次實踐才切身體會到“親眼看到的也許也不是正确的”,還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此外,經過這次實踐,我也更加關注自然和生态。我們帶着問題和興趣去探究問題,尋求問題的答案,一群人朝着一個目标共同努力的感覺真的很棒,更大的感悟是團隊的重要性,一個人或許可以很牛,但是雙手難敵四手,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讓我們得到充分的成長,真的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