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頭,位于甯夏中衛城西二十公裡處的騰格裡沙漠南緣,黃河北岸。7月23日14點52分,火車抵達甯夏中衛站,“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實踐“尋·迹”生态調研團隊也開始了他們在中衛的調研之旅。走進沙坡頭,就是走進浩瀚無垠的騰格裡沙漠,走近奔騰東流的黃河,走進一種神奇的莊嚴。
(團隊成員在沙坡頭合影)
二十四日早晨八點三十分,實踐團隊與甯夏大學李教授會合。在李教授和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生态調研團隊一行人來到沙坡頭沙漠區,踏上層層黃沙,領略雄奇壯美的沙漠風光,了解當地防沙治沙的先進方法和思想。鐵路“包蘭線”從沙坡頭穿過,被狂風攜卷的沙塵,會掩埋鐵軌,直接幹擾火車的運行,所以,以包蘭線為核心的治沙工程由此确立,沿線進行。治沙采用草方格設置沙障,再種植灌木,定時灌溉,其後,被固定的流沙表面形成生物土壤結皮,并随時間演替發育,飛揚的沙相對固定下來,避免流沙掩蓋鐵路軌道,削弱了負面影響,也減緩了沙漠化的進程。這之後,不需要太多人工管理,演替就能自然進行,這套方法卓有成效,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值得向世界推廣。
(沙坡頭附近景觀及運送制作草方格原料的貨車)
沙漠中,幹燥、溫差大的環境條件篩選出了特定的物種,如沙米、牛心樸子等,其根莖龐大、儲水能力強、隻在降水時節生長。實踐團隊在這裡除了觀察到這些特别的植物,還捕捉到數種昆蟲,觀察了體色和沙子相近而且移動非常迅速的沙蜥。這些動物和植物都是沙漠生态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師講解問題)
當天下午,生态調研團隊來到了沙坡頭沙漠實驗研究站,在研究員的帶領下走進展廳,走近沙坡頭輝煌的治沙曆史。1956-1999年,一大批科學家投身科研、為祖國西北防沙治沙奉獻青春,不因條件艱苦而退縮,為西北的生态發展與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2000年以後,沙漠化治理進入新時期,遙感影像圖即時反映沙漠地區的植物覆蓋情況,全自動塔台實時監控風向及氣體組成變化,技術的飛躍發展使得治沙獲得新思路。
然而,當防沙治沙不再受技術所限,大量的先進設備在西北落座時,人才引進卻成為阻撓發展的新難題。大批科研人才不願深入祖國腹地,不願将青春拘禁在一抔抔黃沙之間,防沙治沙又該何去何從?研究員的感慨深深撞擊着每一位隊員的心。
随後,團隊前往實驗站的戶外試驗田,實地參觀了研究的最新進展。藍藻,在其他地方臭名昭著,在幹旱的沙漠地區卻成了寶。藍藻培養池培養出的藍藻,覆蓋在黃沙之上,可以形成藻結皮,幫助固沙。生物土壤結皮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意義重大。研究實驗觀測地、水分平衡觀測場、藍藻培養池,完備的實驗設備展示着沙坡頭研究所非凡的科研實力。
(團隊成員參觀研究站藍藻培養池)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要發展,沙漠治理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甯夏中衛的沙坡頭最先開創了草方格的治沙方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背景下,繼續發展中衛的防沙治沙工作,推廣其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以此帶動整個西北地區的沙漠化治理顯得尤為重要。重視沙漠治理,讓沙漠生态得到維護和發展,讓沙漠不再蔓延,任重而道遠!
至此,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一帶一路”專項“尋·迹”生态調研團隊為期十天的社會實踐告一段落,他們依次對新疆沙灣、甘肅張掖和甯夏沙坡頭的生态進行了考察,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三地的新戰略、新變化、新發展進行了深入了解和調研。将生态問題與“一帶一路”戰略方針相結合,努力打造綠色絲路,這不僅是一項戰略任務,更是三地謀求發展的必然途徑。團隊的社會實踐行程雖然結束了,但隊員們都一緻表示“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和思考”,他們仍然在探索和實踐的光榮道路上!
(團隊成員及研究站老師合影)